柔宇:探索柔性科技无人区

柔宇:探索柔性科技无人区
  • 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创业中心主任
  • 许雅岚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 刘阿祺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博士生

 

深圳,南山,学府路63号,柔宇科技的产品研发总部坐落在联合总部大厦。

这是一家发展神速的创业公司。2012年,柔宇科技同时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和香港成立。2014年,柔宇发布了全球最薄、厚度仅为0.01毫米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在业界掀起柔性电子风潮。随后的2015年,柔宇完成11亿人民币C轮融资,跻身全球科技独角兽行列。2016年,柔宇完成pre-D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元。

这是一家获奖无数的创业公司。柔宇独立研发的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多次荣获CES(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创新大奖以及国际产品设计大奖。柔宇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博士更成为科技创新界的新星,先后荣获福布斯2015年度“中美十大年度创新人物”、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全球青年领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者”等称号。

这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创业公司。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全国双创周活动时调研柔宇科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马凯,国家各相关部委及广东省、深圳市以及其他省市各级领导都先后到柔宇调研,中央电视台、新华社、英国路透社、《经济学人》、美国《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都对柔宇的创新产品进行了深度报道。

我们对这家公司的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它取得的成绩,而是希望透过柔宇,探索“黑科技”背后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作为一家典型的技术创业公司,柔宇如何保持技术优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颠覆式科技对于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有哪些影响?作为创业公司中的佼佼者,柔宇的发展历程是否能够为未来的创业者提供借鉴?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与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工作团队一起走进了柔宇科技,聆听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博士讲述柔性科技与柔宇科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柔宇的发展历程

01

柔宇的核心业务包括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和智能硬件,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具颠覆性的就是柔性显示技术。虽然从柔宇成立到推出0.01毫米全球最薄柔性显示屏只有两年时间,但公司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对于柔性显示技术的探索从2006年就开始了。当年,刘自鸿博士开始了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涯。对于研究课题,学校给出了一些备选方向,但刘自鸿博士并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躺在斯坦福的草坪上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当时市场上主流的显示技术为液晶显示屏,而不管是电视、电脑显示器还是手机,屏幕大多是方方正正的,形状不可改变,无法解决高清大屏与便携性的矛盾。刘博士心想:“如果把屏幕做成可以任意弯曲的,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他与导师交流了“柔性显示”这个想法。刘博士的导师是前德州仪器(TI)的全球CTO,半导体行业的泰斗级人物。导师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新颖大胆,但是从来没有人研究过,风险很大。刘博士最终说服了导师,导师让他写了一份项目报告,最终他筹集到了10万美金作为研究经费,正式开始了柔性显示的研究。当时,国际上几乎完全没有人涉足这一商业领域,后来的柔宇正是凭借着刘自鸿博士极具前瞻性的技术眼光,建立起在柔性显示领域的先发优势。

2012年,柔宇公司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以及香港同步创立,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只有5个人,成立当年即获得第一批风险投资。创业初期,团队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如何把技术做扎实,对于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并不在乎。用创始人刘博士的话来说,就是“给我一个地铺我就能睡觉,给我一个桌子我就能写字”。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柔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技术突破。2013年,柔宇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超薄柔性显示背板,再获两轮风险投资。2014年,柔宇发布了全球最薄、厚度仅为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同时成功开发柔性传感器,真正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公司名称的由来】

柔宇以柔性显示屏起家,在考虑公司名称的时候,刘自鸿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柔”,“宇”字则寓意公司的产品能够遍布整个宇宙,无处不在。柔宇内部流传着一句口号,叫做“我们要把世界掰弯”。除了中文名称以外,柔宇的英文名称“Royole”背后也有个小故事。根据“柔”字的发音,刘自鸿最早想到的是“Royal”(皇家)这个单词,因为柔性显示本身的概念就非常高端,技术值得被尊重,但直接使用这个单词不太合适,于是刘自鸿就决定把它改叫“Royo”。再后来他发现,硅谷很多著名的高科技企业比如苹果(Apple)、谷歌(Google)、英特尔(Intel)、甲骨文(Oracle)等都以le或el结尾,于是就在Royo后加上了le,形成现在的名称“Royole”。

1N

柔性显示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对于现有的显示技术以及相关的硬件产业,是颠覆、挑战、补充还是替代,柔性电子未来可以有哪些应用?即使是在行业中浸润多年的专业人士,对这个问题也难以给出全面且明确的答案。

柔宇基于对自身技术的了解,设计并制造出了多款原型产品,在消费电子、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运动时尚、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探索,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TM、柔性电子弧形汽车中控、柔性电子智能背包、新型柔性PC、柔性电子智能皮肤、柔性透明无线电话等通常让体验者称奇。

adward1125_01

其中,可卷曲穿戴手机原型FlexPhoneTM和柔性电子智能背包荣获CES 2017(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创新产品大奖。

柔宇科技的使命是“通过创新让人们更好地感知世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通过升级现有产品的应用体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颠覆性、创新性的产品,这也正是柔宇智能硬件业务所担负的重任。

2015年9月,柔宇发布全球首创的可折叠超高清VR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首次将超高清大屏显示与立体声头戴消噪耳机完美融合在一起。

2016年9月,柔宇又发布了Royole-X的升级版Royole MoonTM,这款3D移动影院荣获了CES 2017“游戏设备”和“无线头戴设备”两项创新产品国际大奖。目前Royole MoonTM已销售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包括硅谷技术大咖、好莱坞明星、NBA名人堂巨星在内的各界人士成为忠实用户。Royole Moon还曾被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评价为“设计和做工都非常极致”。

adward1125_02

几乎与发布第一款智能终端产品同一时期,柔宇在2015年下半年决定投资超100亿元人民币,在深圳市龙岗区建设全球首条类6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米,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80亿至2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7年春节前投产。

柔宇科技负责人表示,目前下游很多厂商都在积极探索将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技术与自身产品相结合,预计未来的需求远超当前量产规模。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样大手笔的投资非常少见,在后面的战略复盘中,我们还会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adward1125_03

战略复盘

柔宇科技是典型的技术创业企业,创始人都是标准的“极客”,将技术视为生命。可以说,柔宇这几年的战略选择都是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柔宇成立五年来的商业模式进行战略复盘。

首先分析战略输入,也就是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既然公司以技术起家,外部环境分析中我们重点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柔宇的技术定位;内部环境重点分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柔宇的技术优势。接下来是战略行动,包括柔宇的业务模式(B2B+B2C)、实现量产的方式(自建生产线)以及柔宇向未来提出的“柔性+”战略。好的战略需要切实的落地实施,关于战略实施的内容,我们将在下一部分重点介绍柔宇的管理模式、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

战略输入——技术环境

柔宇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博士认为,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领域:其一是人机交互(HMI),即人跟人、人跟机器、人跟大自然的交流方式,显示、传感、语音识别、脸部识别等都属于人机交互,这是一个大的领域;其二是人工智能(AI),机器接收到信息之后,去计算、分析、做决策;其三是万物互联(IoT),光有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不够,还要通过互联网、5G、云服务、大数据等万物互联技术进行连接,组成一个物联网。很多技术都可以归在这三个大的方向当中,这三大方向中也会有一些交叉、重叠。

基于这种趋势判断,柔宇对自身技术的定位非常明确:柔性显示与传感将成为人机交互领域的基础与平台性技术。正如鼠标、键盘和传统显示器定义了PC时代,触摸屏与手指的交互定义了移动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时代,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技术不受形状限制,能够使信息显示、接收、互动无处不在,在很大程度上将重新定义新时代下人机交互的方式。

通过技术环境分析我们有两点认识,一是柔宇所瞄准的是全球技术发展的最前沿领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发展空间,这也是一家技术创业公司能够实现高估值的必要条件;二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技术产业格局,柔宇凭借独特的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避开了与传统巨头公司如三星、LG等的正面对抗,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商业的“无人区”,因此柔宇的发展没有可参照、借鉴的对象,在各项战略决策上能够体现其“独特性”。

战略输入——核心竞争力

柔宇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从事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技术研发的创业企业。通过团队成员多年的技术研发,柔宇在各个领域已经积累了超过1300项知识产权,此外还有大量在研发过程中积累的隐性知识与经验。资源本位理论认为,相比于购买的资产,企业通过自身累积所获得的战略性资产更加难以被模仿,从而能够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任何的技术研发都有时间累积效应,后进入者往往要比先进入者付出几倍的研发成本。所以,柔宇的“快人一步”已经建立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柔宇的核心技术不仅让后来者难以进入,而且确实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看到,柔宇的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技术能够与很多传统产品相结合,既增强了产品的设计感,又能极大地改善和提高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柔宇的专利体系涵盖了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等全部环节,并通过柔宇科技这一创业公司的组织进化得以内化,这样就会使得完全复制柔宇的价值链活动是几乎不可能或者成本极高的。竞争对手不管从哪个环节进入柔性电子产业,都绕不开柔宇所走过的路。可以说,柔宇是以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实例。

我们再来深入探讨一下柔宇的专利体系。技术创业公司通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果所拥有的专利处在一个已有的技术体系之中,那么公司后续的技术研发与商业化将会对现有技术及专利体系产生依赖。如果已有专利掌握在少数公司之中,那么创业公司要么与行业巨头进行谈判,寻求商业合作,这种情况下创业公司会处于弱势地位;要么选择独立研发相关技术,但要承担较高的研发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公司成长速度;而如果已有专利非常分散,那么创业公司要面临与很多公司的商谈与合作,也会增加时间及沟通成本。无论以上哪种情况,对于追求发展速度的创业公司来说都是不利的。之前我们提到,柔宇的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技术开辟了全新的领域,大大降低了与现有巨头公司及其专利体系的冲突。即便如此,在技术保护方面,柔宇依旧居安思危,采取了相对激进的策略,即专注自身研发,扩大专利范围,一方面降低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自身在商务合作中的谈判优势。

作为创业公司,柔宇目前发展一切都是围绕核心技术进行。柔宇成立至今,业务架构上始终保持柔性显示、柔性传感和智能硬件三个部分,没有太多细分及调整。柔宇创始人以及管理团队的主要精力都是放在思考技术定位、巩固技术研发优势上,最新制定的“柔性+”战略核心也是将柔性电子打造为平台性技术。所以,柔宇的技术理念及发展思路也值得很多创业公司借鉴。

【柔宇的“秘方”】

在与柔宇创始人兼CEO刘自鸿博士的对话中,他多次提到柔宇技术的“秘方”,那就是十多年技术研发过程中不断尝试、挫折、挫败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我们认为刘博士所说的秘方与知识本位理论中“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的含义是一致的,是指那些无法明确记录下来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一种综合认知。如果说显性知识是know what,那么隐性知识就是know how。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创造理论”指出,组织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不断互动进而创造出的新的知识,个人的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从而“外化”为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又会“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企业的知识创造与管理更多涉及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的设计,关于这一点将在下一部分深入讨论。

战略行动——业务模式B2B+B2C

在柔宇目前的业务中,既有面向企业级客户的解决方案,也有面向消费者的具体产品(如Royole MoonTM),这种在公司创建初期就实行“B2B+B2C”的模式在创业公司中确实不多见。实际上,由于新技术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组合模式也是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

据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介绍,团队刚开始的想法是只做好企业客户,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很多企业由于行业思维惯性,或是对新技术了解不够,往往对于如何应用柔性电子技术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反倒是柔宇内部团队对技术更加了解,认识更深刻,能够提出可行的应用方案。为此,柔宇成立了专门的B2C部门,去探索、设计并制造一些产品,帮助企业客户更早或更好地认识到这一技术可能的应用方式,反过来促进与客户更快达成合作共识。比如在柔宇开发出柔性电子智能背包后,就有某国际著名的传统箱包企业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可以说,B2C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B2B业务的发展。不过在与传统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柔宇的角色还是技术提供商,B2C部门只是提供产品创意及灵感,不会与合作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直接竞争。

柔宇还认为,柔性电子技术的价值,不只是改善现有产品的消费体验,未来一定会出现之前从未有过的、颠覆性的产品。然而传统企业大多缺少兴趣和动力去突破自身业务范围去开发全新的、突破性的产品。为此,柔宇的B2C部门搭建了智能硬件平台,对于自身认准的产品进行独立研发制造。2015年,柔宇推出的第一款智能硬件产品就是全球首创的超高清智能移动影院Royole-X,后升级为Royole MoonTM。这款产品推出后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获得了多项设计及产品创新大奖,销量也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极大提升了柔宇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

总结起来,新技术应用及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的“路径依赖”,往往使得很多企业客户对于创新技术的合作采取观望态度。此时,创业公司需要想办法消除企业客户对创新技术合作的“不作为”和降低对合作伙伴的“创新依赖”。柔宇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应用方案(2B),另一方面是直接进入产品市场以证明自身的信誉和实力(2C),我们看到,这两种方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柔宇负责人介绍,目前前来寻求合作的公司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价值。

战略行动——自建生产线实现量产

近两年,柔宇最受关注的行动当属投资近110亿元自建的全球首条类6代全柔性显示屏量产线,这样大的投资规模背后的决策过程引发了我们浓厚的兴趣。通过与柔宇创始人刘自鸿博士交流,我们梳理了这一战略决策背后的三点原因。

首先,量产是业务发展的必然需求。柔宇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步伐走得很快。三年时间里,柔宇不仅解决了柔性显示及柔性传感全链条的技术难题,而且在终端产品及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那么下一步面临的问题自然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何与下游相关企业快速对接合作,让大众、消费者和全社会知道柔性电子的应用。所以,无论采取合作建厂还是自建的方式,量产都是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其次,选择自建是在效率优先、兼顾风险的原则指导下,经过多种方案比较后做出的决策。最初柔宇首先想到的也是控制投资风险,选择合作的模式,并且对接过多家制造企业。但是合作方式往往会牺牲速度和效率,比如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复杂的商务谈判,同时涉及材料、工艺、生产等各方面的专利授权及保密等问题。在创业公司的成长阶段,速度往往会成为制定战略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刘博士将创业企业的竞争比作“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因此,在综合考虑效率和风险因素后,柔宇选择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自建模式。

最后,项目的落地实施离不开政府和资本的支持。柔宇做出自建生产线决策的时候,适逢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各级政府对于优秀项目的审批、落地执行都给予了大力支持。2015年底,李克强总理参观柔宇公司之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与公司就项目推进问题直接对接,后来,该项目成为广东省2017年度重大工业项目、深圳市2016年度十大重点工业项目、深圳市龙岗区2016年度“一号工程”。此外,投资界对于项目前景也非常看好,多家银行以及VC机构都给予了资金支持。所有这些外部支持,都为这一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了保障。

总结来说,何为战略?战略就是使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匹配。公司的内生发展需求提供必要性,而外部环境的契合与支持确保可行性。战略是选择做什么与不做什么。面对多种可行方案,公司管理层通过“通盘考量”(Holistic Decision),选择其中一个。此外,柔宇的案例还为我们提供了创业公司在战略选择时考虑的特殊变量——发展速度,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也成为自建厂决策的决定因素。

战略行动——提出柔性+”平台

2017年,在柔宇科技成立五周年之际,创始人刘自鸿博士在业界首次提出了“柔性+”的设想和概念,提出将柔性电子打造为平台性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这不禁让人们联想起近年来流行的“互联网+”概念。那么,柔宇提出的“柔性+”又有哪些特殊之处呢?

柔宇认为,任何“平台”或“生态”必须有一个核心,比如技术、服务或者模式,通过这个核心与其它行业、企业或用户相连接,进而形成一个网络。比如英特尔生产芯片,这是一个核心硬件,可以对接很多不同的终端产品,与之关联;再比如亚马逊的核心是“会员服务+第三方卖家平台+云服务”,三项业务有机地互相推动,将商家、企业、用户连接在一起。柔宇要打造的“柔性+”正是这样一个意义的平台,将柔性电子打造为一个通用核心技术,链接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教育培训、健康医疗、建筑装饰、消费电子、机器人等多个行业。有了这样的技术平台,加上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与客户,自然会形成一个生态。

创始人刘博士表示,“柔性+”概念的提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0.01毫米超薄柔性显示屏刚刚研制成功的时候,团队能够想到的应用场景是非常有限的。后来在与其它行业接触与互动的过程中,这种技术的通用性得到不断证实,新的应用灵感不断涌现,实际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最初的想象力。所以,柔宇提出“柔性+”的概念,并不是炒作概念吸引投资人的眼球,而是几年来由产品一步一步驱动,到了合适的时间点自然形成的。未来五年,柔宇将着力打造“柔性+”平台,结果怎样,我们将拭目以待。

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

自2012年始的5年间,柔宇实现了从5人团队到千人企业规模的跨越,成为市场估值超30亿美金的行业领跑者,获得了业界内外的赞许无数。这些成就离不开柔宇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和果断抉择,离不开柔宇视之为生命的技术和“秘方”,同时,也离不开把握企业方向、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塑造企业文化和精神的“人”。

在数字化时代,柔宇作为一个技术创业公司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上有何特征?在“人本位”的理念下,柔宇的领导者和团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树立在“柔宇人”心中指导他们不断奋进的“柔宇精神”是什么?

柔宇的卫星发射管理模式:从扁平到矩阵,从线下到线上

企业管理模式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环境,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当因时因地发生转变。柔宇管理模式的进化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的扩展,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化等时代发展的趋势,都激发了柔宇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从扁平化管理到矩阵式管理:200人的转折点

柔宇最初采用的是扁平式的直线管理模式。初创阶段柔宇团队只有四五人,事无巨细都需要团队成员亲力亲为。此时的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公司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而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则较为简单,因此采用低成本、效率高的扁平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管理跨度小,能够使管理者及时感知并应对各种变化,同时有利于加强上下级的直接沟通交流,因此在企业初创阶段有助于节省开支,填补各种漏洞,并且为企业管理人员积累宝贵管理经验。

柔宇创立初期仅0.15%的录取率使得团队扩张速度缓慢,因而这一管理模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企业规模发展到100人的阶段,企业高层仍然直接参与从面试招聘到企业内部运作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刘自鸿在访谈中提到,那时“每个人在做什么事情,参与了什么项目,我都很清楚,基本上都会去看一看。”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事务愈加繁杂,冗长而又繁琐的行政指挥链,不但弱化了员工之间的相互协助,而且不利于企业资源整合;同时,不同核心业务板块单独作业又削弱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刘自鸿对此深有感触,“(企业规模)到了将近200人的时候,就算不眠不休,也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事情都解决。这是一个痛苦的阶段,你会马上意识到需要改变组织架构,因为原有的关系模式行不通了,事事参与的结果就是严重的效率问题。”因此,集权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不再能有效地处理企业事务,组织架构亟需调整。就在“200人”这一节点,“矩阵式管理”(Matrix Management)取代了扁平化管理成为柔宇的新型管理模式。

柔宇基于基础业务划分出三个核心业务部门,涵盖了柔性显示、柔性传感、智能终端等;同时还划分了品牌、公共关系、人力资源、行政、法务、财务、IT等多个职能部门以支持三大核心业务,全方位覆盖了公司的所有基础业务和各项商业事宜。重新定位的部门关系以及负责人的角色,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和设备等实现了更为高效灵活的分配,同时新管理模式带来的更为快捷准确的新型处理机制使得企业能够不断适应外界的要求。这不是对原有扁平式管理的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和更新,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机制。至今,柔宇发展到千人以上的规模,仍沿用了这一管理模式,并在合适的时间点按照企业需求添加相应的职能部门。例如应企业发展需要添加的战略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宏观层面上未来战略的指导和意见。

数字化时代的云管理模式:线下到线上

数字化时代,以信息领域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数字化浪潮:模式驱动的创新,应用驱动的创新,以及数据驱动的创新。数次数据化浪潮使得数字化应用得以普及,因而带来了数量庞大的用户行为和数据记录,海量的数据聚合之后带来了全新的规则和市场机会。随着产业物联网的发展,社会场景和生活场景都面临着重构,更多的全新应用会产生更为丰富的数据。而今,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柔宇便是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诞生的技术型创业公司,因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柔宇便逐步建立了运用数字化软件和云计算的公司管理方式,将管理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推行数字化管理理念。比如,柔宇采用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即办公自动化系统,每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都有相对应的电子化系统。OA系统在早期人员简单的柔宇的管理中并不能发挥价值,上下级的直接交流,如电话、短信、微信等,更为快捷高效低成本。但当企业规模到达数百人甚至千人的时候,企业流程需要十分规范,此时OA系统更具优势。

对于柔宇科技来讲,数字化管理工具,就像是空气一样。在业务上,柔宇将ERP等多种电子系统运用到生产及供应链的各个部分。从交流所需的通讯工具,再到上游采购所需的ERP系统,最后到生产线所需的ERP系统,柔宇科技均依靠内外部的云服务,公有云和私有云兼顾使用,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柔宇内部也设立了专门的IT部门,部门中数十名员工专门负责处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相关事宜,包括技术架构和基础建设等,将管理系统从线下“搬运”到线上。由于与线上对接的过程中,IT部门必须清楚了解线下的流程,因此他们在信息化的处理过程当中,会发现业务或职能部门原有流程当中的一些问题并与之沟通修正。因而IT部门在公司内部还发挥了技术咨询的作用。

柔宇的管理模式是动态发展的,借用刘自鸿博士的比喻,“一个公司从小到大、渐渐成熟,好比把一颗卫星送上天空的轨道一样,火箭发射过程中,一级点火、二级点火,什么时候该分离,什么时候该变化加速度和角度都不能是固定的,它一定是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高度,采用的制动模式不一样,加速模式也不一样。”在过去的5年里,柔宇便是坚持着“卫星发射”模式,不断变换“加速度”和“角度”,推动公司的发展,适应时代的潮流,为类似的创业企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柔宇的创业团队与领导人

成功的管理离不开“人”,领头人与团队的力量和企业的成功密不可分。柔宇便是这样一个案例。

柔宇早期创业团队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多位博士组成,这在美国硅谷的创业公司中都甚为罕见。而现在柔宇的核心团队中有数百位国内外高端研发和管理人才,包括多位在硅谷及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有丰富经验的海内外工程师及博士。多位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康奈尔大学、密西根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曾就职于如美国IBM、TI、惠普、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或机构。在柔宇看来,人才比产品、专利、估值、利润等更为重要,是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柔宇科技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博士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刘自鸿博士是2000年江西省抚州市理科高考状元,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本科、硕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历史上第一位用时不到三年就取得了博士学位的华人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时才26岁。他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福布斯2015年度“中美十大创新人物”,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全球青年领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年度全球“35位35岁以下创新者”之一。

作为柔宇创新的“领头羊”,刘博士勇于创新,探索柔性技术的“无人区”,对技术的开发投入良多。作为创业的“领头羊”,他吸引并带领整个核心团队不断前进,并且身先士卒,“跟着美国的时间一起上班,跟着中国的时间一起下班,每天工作16个小时”,给整个团队成员带来了无尽的正能量。作为管理的“领头羊”,他将新的思维、方式引入企业管理中,勇于革新原有的组织关系和情境,创造新的管理方法和途径,顺应时代的潮流。作为激励的“领头羊”,他保持积极的心态,激励整个团队,乐观面对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

正如刘自鸿所坚持的,“柔宇最大的财富是人才”。正是有了这样的团队,才能坚持在专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钻研,才能实现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正是有了这样的带头人,才有今日年轻、充满活力、创新的柔宇。

柔宇精神:3Y核心价值

“柔宇人”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柔宇精神”,引导、凝聚、激励着“柔宇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前进。这就是柔宇的核心价值观“3-Y” ——正直诚信(Integrity),勇于创新(Creativity),敬业尽责(Responsibility)。

正直诚信(Integrity)

柔宇早期团队决定了柔宇的核心基因与文化,其中一点,也是柔宇最为重视的人才观,就是正直诚信。刘自鸿博士在采访中谈到,“一个人能够有自知之明,清楚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产品的优势和缺陷,不误导同事,不误导消费者,就不错”。无论是早期的小团体还是如今已具有千人规模的企业,柔宇始终拒绝“夸夸其谈”,经常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将“正直诚信”融入日常和工作中。这也是柔宇人所坚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勇于创新(Creativity)

在柔宇国际化“黑科技”的背后,是企业鼓励“提问题”的文化,是思维和灵感的迸发与交织。柔宇始终认为,只有企业鼓励创新,员工才会积极创新;只有具有原创精神和独立的判断,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立锥之地。柔宇鼓励每一级的员工提出问题,并授予最优价值问题的提出者“最佳发现奖”。柔宇许多智能终端产品,如柔性电子智能背包、智能台灯、智能开关等等都是在柔宇员工的“头脑风暴”中诞生的。

尽管柔宇的规模不断壮大,创立不到三年就成功跻身“独角兽”的行列,但柔宇仍然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创新。柔宇并不认为自己是一艘“巨轮”,而是将自己比喻成一个“游艇舰队”。巨轮固然壮观,但“转身”慢,效率低;相反,“巨轮”所拆分成的“快艇”行动则更为灵活迅速,有利于在多元的团队集合中迸发出更多创新的想法。柔宇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念催生了“快艇”模式,而分散的“快艇”在柔宇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文化指导下以同样的步伐、同样的方向共同前行。

敬业尽责(Responsibility)

敬业尽责也是柔宇早期团队在创业过程中所凝练升华出的精神。柔宇早期的定位是技术创新,团队致力于把技术做扎实,创新核心技术,“务实”是柔宇团队的真实写照。物质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给我一个地铺我就能睡觉,给我一个桌子我就能写字,管它是什么材料;真正核心的东西,是技术。”柔宇团队对技术和产品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如“工匠”一般精心打磨雕琢。这种精神,即“柔宇精神”,也是柔宇人所坚持的信念。这一精神对柔宇整个团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柔宇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勇于正视自己和产品的优缺点,真诚待人;他们敢想敢拼,勇于探索全新未知的领域;他们放弃了原来较高的职位和待遇,不在乎职位,不在乎薪酬,从头做起,与拥有共同信仰、共同价值观、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追求梦想。柔宇人,柔宇文化,柔宇精神。柔宇这支“快艇舰队”正吸引更多的“划船人”加入新的征程。

创业生态环境

创业成功离不开三个要素——天时,地利,人和。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对创业来说,所谓天时就是选择用户规模大,使用频率高,且不易被替代的细分市场,需要抓准进入时机,避免巨头竞争;所谓地利就是构建核心竞争力,依托独特资源;所谓人和就是统一团队信仰,上下同欲,组建完美团队,团队中核心成员具备丰富经验。这正印证了柔宇如今的发展离不开创业团队与领导人的作用。然而,《孙膑兵法·月战》则评论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这说明创业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柔宇的初创团队以及不断壮大的来自全球的核心技术团队固然重要,但是创业的时机与创业环境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部分从这两个方面对柔宇的创业生态环境进行分析。

天时:创业的大势

刘自鸿在总结柔宇的经验时提到,创业成功需要多方面的积累和机缘,这可概括为4个“W”,即“When、Where、What、Who”。也就是说创业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选定正确的创业方向,吸收一群真正志同道合、有共同价值观念、德才兼备的人才组建融洽的团队,共同奋斗,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这里的“When”,即“天时”。柔宇所依仗的“天时”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势:国家的大势,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大势,以及行业的大势。

第一,国家的大势。相较于以往,国家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的重视以及对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更为突出,出台政策的力度、强度以及政策的执行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省、市、地区等各级政府配套推出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计划支持科技创新。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国家“千人计划”等,这一大环境,不仅对柔宇,对如今许多的创业团队来说都大有裨益。

第二,产业界和资本界的大势。基于国家以及地方大环境的支持,创新以及创新团队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和尊重,这使得产业界和资本界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更大、尊重程度更高。硅谷能够源源不断实现创新的原因之一就是尊重创新。在硅谷,创新与年龄无关,与资历无关,只论其创造的社会价值。现在,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重视的不断增加,整个产业界、投资界的固有观念发生了转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认可和机会。

第三,行业的大势。有些行业的市场价值相对有限,但是有些行业却是大势所驱,柔性显示与传感、柔性电子便是属于这样大势所趋的行业。市场的规模足够大,柔性技术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以目前的实践来看,柔性产品至少满足了消费者的期望型需求(want to have),因为它能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基于对新型技术发展方向的预期以及大众对于柔性电子技术产生的共识,柔性电子行业吸引了包括产业界、资本界、消费者等的目光,其价值不言而喻。随着“柔性+”概念的提出,柔性电子、柔性显示等技术将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与传统行业碰撞出新的火花,此时柔性行业就会变成刚需,即“must have”的基本型需求。

刘自鸿博士借用斯诺克揭示了创业“天时”的重要性,“创业需要时机,行业还不成熟时,直接进球就成了先烈,钱都烧光了。”柔宇正是基于对“落点”的充分预判和分析,对时机的精准把握,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恰当的“赛道”,在柔性电子领域树立了一面独立的旗帜。

地利:深圳的创业活力

刘自鸿博士所总结的创业成功“4W”要素中,“Where”即“地利”。创业初期,柔宇三地齐发,在深圳、香港和硅谷同时设立了办公室,并将总部设在深圳。吸引柔宇落户深圳的因素除了国家支持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之外,还有深圳特有的“地利”特征,深圳的环境给予了柔宇很好的开始和发展。

第一,深圳的政策支持。除了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引进计划等,深圳设立了专项资金鼓励创业,同时对创业企业的场租、研发、团队建设、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深圳2010年还推出了“孔雀计划”,吸引一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柔宇2013年入选了“孔雀计划”,并得到了深圳政府的系列支持,如办公场地、政务“绿色通道”等,这对于创业初始团队来说非常重要。刘自鸿博士亦曾对媒体表示,深圳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孔雀计划”以及对创业团队的扶持政策,对柔宇早期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深圳重视并强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连续出台包括《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指引》、《深圳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知识产权指引》、《深圳中小企业成长期知识产权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帮助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拓海外市场。而这正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柔宇所需要的。

第二,深圳的创业氛围。作为移民城市,深圳和美国硅谷的共同点之一在于两地都具有开放多元的移民文化及活力四射的各种环境,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敢闯敢试的人聚集起来,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这是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特征。而深圳本土已经聚集了顶级的IT公司,如华为、腾讯等,易于孵化创业型人才。深圳创业的激情和创新、务实的精神与柔宇精神不谋而合,是吸引柔宇的“软实力”。

第三,深圳的电子产业链。深圳的电子产业链非常发达。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一直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逐渐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镇和发源地。集聚式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囊括了在一地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各阶段生产所需的所有要素,而这是美国硅谷所没有的。

第四,深圳的地理环境。深圳毗邻香港,地理位置优越,面向世界客户,能够对接国际供应链和市场自由化竞争平台。且深圳的气候宜人,是吸引人才久居的天然条件,被誉为是中国最像硅谷的地方。

作为硬件和制造业创新的全球枢纽,作为市场创新规则的全新的“书写者”,今天的深圳,为包括柔宇在内的许多创业公司提供了“地利”条件,也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柔宇正是乘着创业创新的飓风,充分利用深圳的优势资源,在优秀团队的带领下占领了柔性电子这一“无人的赛道”,从而成长成为今日的“独角巨兽”。

【刘自鸿博士眼中的深圳】

2010年底,刘自鸿博士时隔4年首次回到中国。他在14天内在北上广深、苏州等7个城市了解情况,惊讶地发现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更加坚定了他在中国继续自己梦想的念头。深圳是刘自鸿此行的最后一站,此前,他对深圳了解不多,但这次考察对他触动颇深。

深圳是包括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等中国大型创新型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作为未来创业者的刘自鸿自然对它们心驰神往,不免好奇。来到深圳南山科技园,也就是很多高科技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占地数十万平方米的园区令人震撼不已。尽管是周末,科学园中仍然“人满为患”,聚集着一群又一群年轻人热火朝天地探讨各种各样的事情。从他们的脸上,能够看到年轻人对梦想的执着,对成功的渴望。园区内的许多公司,包括大公司,深夜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工作的并不在少数。这折射出深圳这个地方的创业激情和热情,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他当时参观其中一些企业的分厂中,有些尽管外部看起来有些陈旧,但是内部却别有洞天:生产线高效有序,管理也是井井有条。这足以反映这些企业务实的特征,也映射了深圳作为这些企业孵化地的务实精神。

此外,深圳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柔宇就体会到相关政策与扶持的益处。在创业之初,柔宇就申请了深圳专门设立、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深创业创新为目的的“孔雀计划”,短时间内从与政府的对接到材料提交再到审批,所有事宜都得到了高效、快捷的处理。政府层面对企业的干预较少,充分尊重市场化行为。深圳市政府的高效务实与公平公正让这个城市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深圳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与这种务实和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而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也与选择深圳作为首发??和总部分不开。柔宇着眼于全球,致力于发展全球化的技术,走向国际化市场。香港作为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商业金融中心,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桥梁”。这种交流的频繁性和便利性正是柔宇所期待的。

刘自鸿同样关注深圳的天然气候。在他看来,硅谷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才,常年保持创新创业的热度,与它的天然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从统计学上看,大量人才的聚集本身即说明了一定的道理。气候与自然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有多少人愿意留下来,有多少人愿意从外面走进来,这关系到团队能否吸引到人才、吸引到怎样的人才以及团队的规模。

此外,客观来说,深圳拥有许多如电子产业链等的宝贵资源,囊括了在一地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各阶段生产所需的所有要素,而这对于初创阶段的柔宇来说至关重要。综合来说,深圳从创业精神的“软实力”到资源等的“硬件”都符合柔宇的创业要求。

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当时的柔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深圳。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还是非常好的。

总结:柔宇为什么会成为最有价值的投资企业?

柔宇科技创立不到三年跻身全球“独角兽”公司行列,创立四年估值超过30亿美元,正在向“蓝鲸”企业大踏步迈进。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使得柔宇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创业公司”?在较为全面地了解这家公司之后,我们发现,柔宇科技赢在了顺势而为、选择了正确的赛道,赢在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及较高的技术壁垒,赢在了超一流的创业团队以及创始人的战略领导力。

纵观科技创新商业史,一家伟大公司的诞生离不开“天时、地利与人和”,“天时”指的是适宜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从战略管理领域的外部环境分析来看待天时要素;如果说“天时”是宏观环境,我们将“地利”看做企业内部的微观环境,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优势资源;“人和”是指创业公司所有用的团队和人才资源,特别是创始人和初创团队,创始人个性以及团队文化奠定了公司文化的基础,直接决定了企业选择什么道路,能够走多远。很多时候,不是人选择战略,而是战略选择人。我们认为,战略,不仅仅是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更是环境与人的匹配。

基于对柔宇案例的分析,我们提出一个分析创业公司的LITE模型,即领导力(Leadership),内部环境-核心竞争力(Internal),团队(Team)以及外部环境(External),如下图所示。

adward1125_04

顺势而为

战略管理理论对于宏观环境细分为7个面元素,分别是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全球化、人口、以及自然环境。在先前的战略复盘中,我们重点分析了技术环境,在这部分总结中,我们来看政策法律与社会文化环境。

在中国创业,顺应政策大势往往是企业成长、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得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投身科创浪潮,同时也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回国兴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级政府都推出了相应政策,支持创业企业发展。深圳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龙头地区,更是推出了“孔雀计划”等人才、项目引进的优惠政策。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柔宇的建立和发展也借到了“双创”的“东风”,政府的支持减少了很多公司创立初期的发展障碍,同时给予了企业宽松的成长环境,使企业能够专注自身技术发展,努力开拓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除了政府政策之外,社会文化对于企业的成长也有重要的作用。柔宇所开发的柔性显示技术,始于刘博士在斯坦福求学期间的研究。斯坦福大学以及硅谷的创新文化,为技术的孕育孵化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当前,中国整个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创新的价值,这一点在风险投资领域更为明显。十几年前,一个从大学校园走出的学生、一项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很难获得较大规模的投资。而现在,投资界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越来越认同技术发展的周期性与高风险,也更加愿意给予科技创新企业大规模的投资。

占领赛道

所谓赛道,就是企业选择进入哪个行业,与哪些“选手”展开竞赛。分析行业环境最著名的就是“波特五力模型”。然而对于一项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而言,五力模型中的供应商、客户、潜在竞争者、替代者等要素都不太明确,因此难以应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评价新技术所处的产业环境,一方面要看这项技术所归属的市场的规模以及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要看新的技术解决了哪些需求问题。

先来看技术所对应的市场规模和潜力。2016年,仅传统显示技术的全球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美元,10年内柔性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300亿美元,这个数字和趋势都非常惊人。如果加上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甚至放到整个人机交互的大领域来看,柔性电子面对的是一个几万亿人民币的市场。这也是柔宇短时间内实现了较高估值的重要原因。

再来看需求。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一般可分为基本型需求(must have),期望性需求(want to have)以及兴奋型需求(nice to have)。从本质上来说,柔性显示技术可以解决在显示领域“大屏”与“便携”之间的矛盾,因此,创始人刘博士认为,柔性产品至少应该是want to have,因为这一技术能够极大改善产品的设计感,增强人际交互体验,帮助解决很多传统产品升级换代的瓶颈问题。而随着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普及,最终会变成一个must have,正如大屏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按键手机一样。

总的来说,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柔宇的柔性显示传感技术对应的是一个规模大、有潜力的市场,能够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更能够创造、引领新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柔宇进入了正确的赛道,并很有可能成为赛道上的领跑者。

技术优势

资源本位理论告诉我们,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被模仿以及难以替代的资源能够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柔宇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最核心资源(竞争力)就是其技术垄断性,这一点我们在在前文的战略复盘中已有详细介绍。柔宇作为全球最早从事柔性显示研发的团队,首先从时间上建立了先发优势。后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建立起了涵盖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通过专利保护进一步提高了技术壁垒,极大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此外,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是科技创新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优势。知识本位理论将知识分为两类,分别是“Know”(知道)以及“know how”(知道怎样去做)。二者的区别在于,“Know”可以通过文字等有形的载体记录下来,而“know how”,又称为“tacit knowledge”是无法客观记录的隐性知识,也就刘博士反复提到的“秘方”。一项技术的产业化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不仅是专利等有形知识,更多的是大量隐性知识,比如认知模式、研发管理经验、团队默契等。这些隐形知识是更有价值的、更难以被模仿的资源优势。

吸引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团队

有人建议,组建创业团队要找“三同”,即同事、同学、同乡,他们彼此更加了解,价值观趋同,更能发挥团队合力。我们看到,柔宇早期的核心技术团队(现在均为公司高管)在背景以及价值观方面有着高度一致,大部分都是“清华+斯坦福”的校友。公司成立之后,前100名员工均由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博士亲自面试挑选,很多都是世界名校的博士,并且有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经验。可以说,公司核心团队与骨干员工在专业水平、价值观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卓越的领导力

创业公司的文化往往会带有创始人深深的烙印,从创始人刘自鸿博士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他对于整个公司文化的影响。

据另一位创始人介绍,从公司成立之初的5个人,到现在1000多人,刘博士的工作时间是没有变化的。他经常是跟着美国时间一起上班,跟着中国时间一起下班,每天工作16个小时是常态。前文讲到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是刘博士每天提早上班两三个小时思考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这种工作态度和热情为整个公司树立了一个优秀的行为榜样。

优秀的团队领导不仅要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管理团队。柔宇在公司内部极力倡导开放文化,无论是公司元老,还是入职第一天的新人,都可以直接给CEO发邮件沟通想法、反映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声音,只要是真实的声音,他都会认真对待和答复。在团队认知层面,刘博士会亲自参加每个部门的季度会议,对于公司一些发展理念、部门发展的问题,都会亲自与部门同事交流。在今年第二季度的交流会上,管理层提出了公司目前发展的十几个矛盾问题,刘博士在各个部门重复了十几次,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大家的共同文化是什么”。

从优秀到卓越,还需要领导者具备常人没有的战略眼光。早在11年前,在斯坦福的草坪上,刘博士就开始思考前人从未涉足的新技术,并能够说服导师,获得资金支持,把想法付诸实践;创业之初,刘博士经过多地考察,最终决定在美国硅谷、中国深圳和香港三地同时设立公司,并且把总部设在中国深圳,同时考虑到了技术研发、供应链、全球市场的需求,可谓眼光长远;公司成立初期,他带领团队在业务上同时发力B2B与B2C,尤其是B2C的产品一经推出,便成为行业爆品,为公司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还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大势,果断决策自建生产线,为团队设立更高目标,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际,刘博士总结过往经验,提出“柔性+”发展战略,为公司下一个五年指明方向。

有人说,所谓领导力,就是引领众人去一个未知地方的能力。卓越的领导者能够说服手下人,摆脱原来的惰性与情感,相信你的判断和选择,跟着你向不确定的地带一起进发。我们相信,未来柔宇在刘自鸿博士及其团队的带领下,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